> 文章列表 > “浓阴歇鹿竹无烟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浓阴歇鹿竹无烟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浓阴歇鹿竹无烟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浓阴歇鹿竹无烟”出自唐代黄滔的《故山》。

“浓阴歇鹿竹无烟”全诗

《故山》

唐代 黄滔

支颐默省旧林泉,石径茅堂到目前。

衰碧鸣蛩莎有露,浓阴歇鹿竹无烟。

水从井底通沧海,山在窗中倚远天

何事苍髯不归去,燕昭台上一年年。

《故山》黄滔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故山》

支颐默省旧林泉,

石径茅堂到目前。

衰碧鸣蛩莎有露,

浓阴歇鹿竹无烟。

水从井底通沧海,

山在窗中倚远天。

何事苍髯不归去,

燕昭台上一年年。

中文译文:

我静静地坐在旧林泉之间,

踏着石径来到茅堂。

枯萎的碧色景色中蛙鸣纷至,

茅草上有露珠,

密密的阴影下停止了鹿鸣,

竹林中升腾着烟雾。

水从井底流入沧海,

山峰依偎在窗外的远天。

为什么长者不回故山,

在燕昭台上一年年地守望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的作者黄滔是唐代诗人,他是唐代诗人中比较重视写故山的一位。《故山》可以说是他写故山题材的代表作之一。全诗描绘了作者离开故山后的思念和追忆。诗的第一句“支颐默省旧林泉”,表达了作者在原住地默默坐着,回味故山的情景;第二句“石径茅堂到目前”,描绘了作者来到茅堂,又倍感亲切;第三句“衰碧鸣蛩莎有露”,表现了故山的景色已经变得凋敝,但蛙鸣声却更加聒噪,茅草上还有露珠,衰败中透出一丝生机;第四句“浓阴歇鹿竹无烟”,描绘了茅草丛中,阴影浓密,鹿鸣声停止,竹林中没有了烟雾;第五句“水从井底通沧海”,表达了故山水既是小井又是大海,引发人对无穷深沉的沧海之感;第六句“山在窗中倚远天”,描绘了窗外山峰遥遥相倚,给人以超脱尘世、超越时空的感觉;最后两句“何事苍髯不归去,燕昭台上一年年”,表达了诗人在外奔波,应聘之余,对故山的深深眷恋和思念。

这首诗通过具体描写故山的景色和细节,以及诗人的思念和不舍之情,给人以怀旧、伤感之感。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表达了对故山的思念之情,同时也感叹时光流转,岁月不居的无常。整首诗虽然只用了七句,但通过情景写景和感情抒发,将诗人深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。